当前,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楼宇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在隔离医学观察区,自疫情防控以来,积极响应,不辞辛苦,坚韧不拔,始终奋战在校园防疫隔离一线,发挥着点点微光,汇聚力量,温暖人心。
周密部署,枕戈待旦,勇抗“疫”
什么是初心使命?什么是责任担当?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豁得出去、顶得上来。1月27日,在接到防控指令后,楼宇服务中心在后勤保障部张建安部长的总指挥下,第一时间配合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区的建立准备,刘俊副部长、吕卫国主任、程新泉主任助理与员工共同商讨管理措施,选择隔离区域,组建工作团队,制定隔离医学观察区的物业管理制度,整理环境卫生,配置、运送防疫物资。“把防控方案想得更周密些,防控措施落实得更细化些”,楼宇服务中心钟秀校区公寓组24小时随时待命,自疫情来袭后,“白+黑”、“5+2”就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挺身而出、想在前头、做在实处、冲在一线。
箭在弦上,因钟秀校区置换,预设隔离医学观察区处于空置状态,后勤保障部一声令下,楼宇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修缮服务中心通力协作,在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的双重考验下,顶住压力,积极筹备,清理消毒、改造线路、改建设施、配备物资、制订预案等,紧张有序地为隔离医学观察点提供各项坚实保障,扎牢疫情防控网。
攻坚克难,执甲前行,巧搏“疫”
4月17日,学校开启复学键,隔离医学观察区正式运行,一名名学生和老师住了进来,既有返回南通后直接到点隔离观察的师生,也有返校后出现发热症状需短期观察的学生。中心主任助理程新泉和同事们把自己的家搬进了隔离医学观察区,24小时在工作岗位随时待命。物资管理、入住安排、数据统计、三餐预订、餐食送达、楼层消杀、垃圾清理,以及学生合理需求的满足,一切有条不紊,既精准服务又热情关爱。
“有需要找我,我肯定在。”程新泉的话让人动容。他在校园防疫一线连续工作了38天,期间从未回家。2003年非典时期,他就曾战斗在楼宇防疫一线,“虽然我今年已经55岁了,但是我一定会站好这班岗。”尽管眼圈已经熬红,声音也有些嘶哑,但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名老党员内心的坚定。物业团队始终秉持服务师生的初衷,想他们之所想,为师生搬运行李、定制爱心餐、温馨提醒、晾晒被褥,为他们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保障。“阿姨,辛苦了,谢谢你们!”每天送三餐到宿舍,保洁阿姨们总能收到这样的感谢,疲劳感顿时消散。“马姐姐,我想家了”,“洋洋老师,给我加个餐吧”……每天,马燕和成洋洋都会接到上百条信息,不论多忙,都会及时回复。付出终有感恩,解除隔离观察回到校园后的学生给他们送来了鲜花。晚上,隔离医学观察区全体人员集中吃饭,成洋洋给大伙儿念着学生的感谢信,保洁阿姨朱晓芳眼眶泛红,“有孩子们的认可,怎么都值!”5月15日,王老师冒着大雨给程新泉和马燕送去了锦旗,“暖心呵护无微不至,坚守一线逆行天使”——这既是对他们两人工作最好的肯定,也是对以他们为首的物业团队工作的最好鼓励。
夜晚的隔离医学观察区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时间已至深夜,隔离医学观察区的工作群依然热闹,医疗服务中心传来发热学生送医后的检查结果、下达接收学生的指令,马燕、成洋洋、蒋明华做好接待登记和食宿安排。又是一夜的值守,马燕说:“我们只怕做得还不够细致。”
众志成城,坚定守护,必胜“疫”
平凡的他们坚守在岗位上,已是开学以来奋战的第38个日夜,“大家都在奋斗坚持,我不能倒下”,保洁员阿姨张兰英肾结石引发肾绞痛到医院碎石休息两天后,仍坚持和自隔离医学观察区创建伊始便主动请缨的保洁李学芹、储小兰等工作人员继续工作,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效筑牢了学校的生命防线,守护着师生安全。他们是一群最美的“逆行者”,但他们却说,“我们哪有那么伟大,就是平凡人加上一份责任,坚持做好本分工作,打赢当下这场特殊战役,守护我们必须守护的人。”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每天都有解除隔离的同学离开,也有新的观察对象入住,变动的是不断增加的数字,不变的是他们不懈的坚守。中心也根据工作的强度和困难,不时调整人员、增派人手,全力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区物业工作。“人手紧张,工作时间长,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多一名党员就多一点带动。”万春红的寥寥话语,让人感受到党员的担当。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疫情当前,毫不退缩,同舟共济,守望相助,隔离医学观察区物业服务是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他们默默奉献,不计回报,用自己的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
(赵小清/文 马燕/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