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43天的超长梅雨季终于告一段落,今年梅雨期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使得校园防汛形势比较严峻。后勤保障部科学谋划、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打好防汛“组合拳”,确保防汛备汛各项措施抓实做细、落实到位,筑牢校园安全防汛墙,全力保障了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科学谋划 系统部署 下好“先手棋”
后勤保障部始终把校园安全保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南通大学防汛工作方案》,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后勤保障部汛期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了后勤保障部——各职能中心——各防汛岗位的分级防汛系统,确立了防汛责任机制,夯实了安全巡视网,层层压实防汛责任。
保障部科学谋划,部领导以上率下、靠前指挥,战斗在校园防汛第一线,实时部署校园防汛工作。后勤保障部部长张建安强调:“防汛重在提前防范、系统防范,责任机制的落实与应急预案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防汛工作的成败。”4月23日、5月29日、6月18日、7月15日,7月20日……张建安多次深入中心及防汛一线,召开现场办公会,就防汛机制是否畅通,责任是否落实到人;楼顶、地下室、地下管道、电梯、道路、高低配、教室、公寓等不同场所巡查的方式、频次、内容;发现问题后的应急措施、设施设备的实用性与科学性等方面问题,与相关中心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对防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进行了部署与落实。他要求后勤人在汛情面前,一定要全力守护好校园财产、基础设施、图书档案及师生人身安全。
各中心通力合作,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汛期校园安全检查和巡查,建立预警机制,组建防汛应急和联络组,把防汛工作的具体措施稳妥、细致地落实到环境、楼宇、修缮等各具体岗位。汛期前后,组织人员在重点部位的楼顶、高低配间、地下室、河道下水口等进行检查与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全面掌握汛情信息。同时,执行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遇到暴雨等突发情况,做到闻“汛”而动,确保各方抢险力量迅速到岗。
未雨绸缪 协同联动 打好“基石拳”
古人云:“勿临渴掘井,宜未雨绸缪。”只有真正提前把防汛任务与具体措施落实、落细、落地,才能让防汛工作事半功倍。作为汛期应急工作组组长,后勤保障部副部长刘俊分管的环境和楼宇是防汛工作的重点承担部门。他说:“防汛工作需要未雨绸缪,抓早、抓实、抓具体,才能防患于未然。”
正带领工人巡查校园的环境服务中心许峰主任介绍说:“早在3月底,我们就已经努力克服疫情对常规工作开展带来的影响,抓紧备汛黄金期,启动隐患排查工作。”环境服务中心组织人员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对全校所有水泵、易堵管网、低洼路段进行了全面摸排,对故障泵体进行检修、对堵塞管道进行疏通,采用网格包干的方式对三校区重点路段的800余口雨水井进行彻底清淤,清理出近一吨的枯枝和树叶,确保设备运转正常、排水管网畅通。提前储备沙袋铁锹、照明灯具、雨披雨靴等各类防汛物资,并准备了近15吨的防水沙袋,以备应急之需。注重防汛工作细节,为24小时巡查的人员准备了突发情况应急包,备有防水手电筒、雨披、夜行灯、安全帽等。
4月开始,楼宇服务中心主任吕卫国就组织带领员工全面清理屋面杂物、落水口的淤泥和树叶,保证楼顶整洁无杂物;安排专人更换300多只铸铁过滤网,确保排水道通畅,无树枝树叶堆积,楼顶无积水;安排员工定期上楼顶巡查清理,检查排水设施,发现损坏及时上报,做好维护。
高低配间、强电井、全校电路的安全是防汛的重点工作之一,分管修缮工作的后勤保障部副部长刘兆平总结道:“必须确保用电安全稳定。在汛期阶段,我们的经验是早谋划,平时多练兵、汛期多排查,网格管理、责任到人,预案科学,处理问题及时精准高效。”对于所有用电管理人员来说雨情就是冲锋号,雨后必当大排查。在汛期阶段,修缮服务中心先后组织排查用电隐患,线路抢修多处。啬园校区一食堂河南侧、图书馆东北角是近年来容易积水的区域。刘兆平带领修缮中心主任赵洪兵等人经过现场勘查、数据分析,确定是由于原管道损坏造成堵塞,最终重新铺设管道,有效解决了这一隐患。
积极应对 攻坚克难 筑牢“安全墙”
虽然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先后10多轮强降水仍给校园防汛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面对连续暴雨造成的各类突发情况,后勤保障部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组织环境、楼宇、修缮等中心人员24小时紧急值班,确保“日常轮流值班、预警全体到岗”,妥善进行应急处置,有条不紊地做好抗涝排水工作,保障校园安全。
防汛期间,楼宇服务中心组建一支由副主任葛明为队长、主任助理李婷婷为副队长,班组长及全体消防值班员为成员的防汛突击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汛情期间,突击队对屋顶、地下室、教学楼、公寓楼、电梯等重点防汛区域进行定期全面巡查,分区域到人到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与位置,确保发现情况迅速反应、及时处理。7月21日,楼宇服务中心主任助理施金明在巡查中发现,启秀校区5号楼二楼的平台积水严重,有安全隐患,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置,由于二楼没有进入平台的入口,工作人员最终使用高梯进入平台,及时排空积水,消除了隐患。
修缮服务中心不仅要确保全校在汛期的用电安全稳定,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任务——修漏。连续的大雨,加上部分楼宇的老化,有一些楼宇出现漏水、渗水情况,不仅给师生生活带来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为减少损失,必须争分求秒抢时间修漏。
7月初,啬园校区教学五号楼503屋顶雨水出现渗漏,接到报修情况后,修缮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广剑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进行现场勘查,经过紧张的数据对比分析,制定了施工方案并立即着手实施。工人们先在外墙打孔,作墙体排水处理,接着拆除刚性防水楼面并清理,再铺设防水卷材,做防水实验,最后铺设刚性楼面,最终使屋顶楼面恢复正常。由于修漏的特殊性,他们只能在雨停的间隙赶进度,常常与暴雨争分夺秒抢时间。他们不顾早晚,放弃休息时间,渴了,喝一口矿泉水;累了,靠在墙上稍微眯一会儿。一个小时下来,浑身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也来不及换。吴广剑说:“为了老师和学生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我们自己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心系师生的正能量。
7月19日,暴雨如注。环境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在三校区地下车库进出口加固放置沙袋,在易积水路段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及时做好疏导排水,有效缓解路面积水情况,做到“水退人退”。下午两点,啬园校区综合楼地下车库出现雨水倒灌现象,为避免教育超市的仓库进水,环境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张建伟卷起裤腿,带领三名工人一同抢险排水,用铁锹铲、用扫帚扫,把积水迅速排往附近下水道,确保了学校财产安全。
7月19日夜里10:00,修缮服务中心班组长张正西正在校园内巡查强电井,受暴雨影响,啬园校区4号公寓楼配电间进水,所幸发现及时,没有出现断电现象。为确保师生的用电安全,张正西与同事周银存穿戴好绝缘靴和绝缘手套,连夜排水并检查用电设备。紧张地工作了四小时,确定用电设备可安全使用后,他们才放心离开。
后勤党委书记魏伟总结道:“正因为我们前期准备充分,防范措施较为扎实,目前防汛情况良好。但汛期还在继续,危险还没解除,我们要坚持把防汛意识落实到行动,落实好防汛机制与责任。”后勤保障部将充分认识防汛形势的严峻复杂性,时刻保持警惕,压实压紧防汛工作责任,毫不松懈做好巡查防守工作,精准部署防范应对措施,用智慧、勇气和担当做好为师生安全的守护者,筑牢校园安全防汛墙。
(张瑶、吴慧鋆/文 陈晓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