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部环境服务中心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微更新”项目的实施,让“一段路”亮丽起来,“一处景”美化起来,“一座园”精致起来,“一块地”整洁起来,“一条道”平坦起来,润物细无声般给校园带来了许多“微”变化。
亮丽“一段路” “繁星”点亮鲁迅路
夜幕降临,鲁迅路两边摇曳的波斯菊,在点点“繁星”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路过鲁迅路的同学惊喜于校园亮化新面貌,太阳能草坪灯温暖的灯光为师生带来安全和便利。
校园亮化工作是展现校园活力的一张名片,也是彰显校园美化的靓丽风景线。亮化前的鲁迅路只有道路尽头设有路灯,中间路段一到晚上就变得昏暗无光。今年,环境服务中心经过调研后,在鲁迅路沿路设置30盏太阳能草坪灯,不仅节能环保,也亮丽了校园。环境服务中心还携手修缮服务中心,陆续修复了牡丹园、树君缘、西门主道绿地的草坪灯,实施了文峰园的亮化工程,优化师生夜间出行环境的同时也扮靓了校园夜景。下阶段,中心将会陆续完成南大门周边及月季园的草坪灯安装工作,满足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需要。
美化“一处景” 景观石刻彰文化
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环境服务中心完成了一些景石添置和景观石刻字,以弘扬育人之道,彰显文化之美。
沿着啬园校区尚美湖畔前行,一面古朴大气、寓意深远的“崇真尚美”景观石映入眼帘。走近鲁迅路,迎面看到的是路两边盛开的波斯菊,在路东边入口处新增景观石,上面写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寓意着啬园校区鲁迅路的由来。鲁迅路的尽头是精心打造的粉黛乱子草花海,与盛开的波斯菊交相辉映,已然成为师生校园景观打卡地,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鲁迅路景观区域围绕“自然+生活+文化”的思路优化升级,努力打造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师生心灵,孕育出奋发向上的情操。
精致“一座园” 师生共建挂树牌
为进一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后勤保障部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树木挂牌劳动实践活动。
在挂树牌过程中,环境服务中心专业人士对校园常见树木的类别、习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同学们进行植物识别。同学们在挂牌活动中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互相协作,在啬园校区校史园、张謇园、祈通大道等周边绿地共悬挂树牌近800块。树牌除了显示树木的种类、属性、花期等,还附有二维码,扫描之后即可链接到中国植物图像库中相关的植物知识文章。
活动增强了大家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意识,寄托了师生对通大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也吸引众多师生围观扫“码”,去了解校园里的树木。清新醒目的树牌挂在一棵棵树上,以良好的校园面貌喜庆通大百十华诞。
整洁“一块地” 垃圾厢房展环保
启秀校区羽毛球馆南侧的空地在大家的印象中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伴随着启秀校区的整体改造,环境服务中心经过实地考察,结合美观和实用性,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一个崭新的垃圾分类房和堆场投入使用。
这座生活垃圾房外观融入启秀校区改造的整体风格,具有投放、存储、清洗等功能于一体,可将周边的垃圾桶进行整合,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既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又让垃圾分类成为通大校园生活新风尚。如今,此处崭新的分类垃圾房,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校园环境得到提档升级。
平坦“一条道” 道板改造筑安全
安全工作无小事。由于行道树的生长,导致周边人行道板拱起、断裂等现象,既影响美观,又有一定安全隐患。为保障校园师生出行安全,环境服务中心对校园内树穴问题比较突出的路段进行实地查勘和统计,分批次进行人行道板修复工程,确保人行道路平坦。
先行扩大啬园校区北一门至图书馆祁通北路两侧44个树穴,用树篦子铺设与地面平行,平整人行道板长度大约290米,兼顾安全与美观。
实施校园“微更新”是环境服务中心在后勤保障部的部署下,结合校园建设规划,在现有校园风格的基础上,遵循“以生为本”、“环境育人”的原则,为师生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以提升师生的幸福感。